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4-8227
国内刊号:42-1320/X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98037 人次
 
    本刊论文
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合理配置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化环境的形成,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开始多样化。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各种资源配置现状,探索新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并提出资源合理配置的可行性方案,以实现图书馆资源的高效、有效利用。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资源配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环境的形成,图书馆也从此告别了传统的单一的图书馆模式,进入了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图书馆时期。新时期中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成为图书馆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网络、电子信息资源与传统的纸质资源共同构成现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基础,最大限度地满足图书馆读者的信息需求,对这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新时期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

  什么是信息资源配置呢?信息资源配置是指按一定的原则和模式,将各种信息资源合理分布和存储在不同的信息机构的一种信息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配置:一是时间上的配置,由于信息资源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它在时间上的配置对信息服务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二是空间上的配置,指信息资源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布;三是数量上的配置,包括存量配置和增量配置[1]。

  1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影响:

  网络环境的形成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信息资源类型的改变;信

  息资源获取方式的改变;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的改变等,同时,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方式和阅读习惯产生变化,使得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模式和保障模式也同样发生改变[2]。

  1.  1信息资源类型的改变: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资源由以单一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向印刷型文献、电子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并存转变。

  1)  印刷型文献资源:印刷型文献是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主体,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稳定性、学术性的特点。因为印刷型资源可随借随看,方便携带和保存,能给人视觉上的直接冲击和亲切感。因此,印刷型文献在现代图书馆中也仍将保留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2)  电子信息资源:指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信息集中存放于海量存储能力的新型磁、光、电介质材料上,又称为电子出版物。具有容量大、体积小,易于存储与检索等特点。“电子信息资源”已经由零星小规模生产向市场化、产业化生产发展,以磁盘、光盘为载体的封装型的“电子信息资源”转向数据量更大、发布与更新非常及时的网络型“电子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重要的采购对象。用户对全文型“电子信息资源”的需求明显高于索引/文摘型数据库,这一需求拉动了“电子信息资源”由索引/文摘型向全文型发展[3]。

  3)  网络信息资源:又称虚拟文献资源,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特别是因特网环境,会计毕业论文能以数字化形式在网络环境中自由传递与存取的各种信息资源[3]。由于网络化的普及,读者能利用到的信息资源不再局限于本地馆藏,它还包括了异地非本馆所有的信息资源;可与本馆馆藏资源形成互补,是本馆实体资源的有利补充。但由于分布在网络中的学术资源杂乱无序,缺乏有效地收集与整理,所以尽管它对实体资源具有强大的冲击力,但仍不能为广大读者充分利用。因此,对网络中学术信息资源地挖掘、整理、组合提供给读者,成为如今图书馆一项新的资源建设内容。

  1.2 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改变:传统图书馆中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通过:购买、交换、捐赠等途径获取得印刷型文献资源。现代图书馆则主要通过网络采购、入网、镜像使用、租用、交换和免费等方式获得电子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比传统的方式更新更快,也使得图书馆资源更丰富。

  1.  3 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改变:图书馆传统文献资源的管理相对封闭,在力争量求大、求全的前提下,资源共享难。而网络的出现,将各种文献信息数据化、电子化,恰恰弥补了传统图书馆的这些不足,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传递。

  2   网络环境对读者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习惯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信息载体日益多样化,缩微资料、音像资料、光盘、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纷纷登场。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更多的读者利用电子资源成为可能。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增加既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改变了读者使用资源的方式:以往读者获得信息的习惯都是从图书馆书架上取阅或借阅图书;而网络开始普及以后,读者不仅可在图书馆借阅图书,还通过互联网访问本地电子资源获取信息,或在互联网上搜索网络学术信息,从而形成纸质资源与电子网络资源互补并存之势。

  因此,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图书馆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信息资源。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配置现状: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三种主要信息资源形式:印刷型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其各有优缺点,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优势互补、长期共存,来共同完成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任。但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配置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

  一是电子资源与印刷型资源的不合理选择与配置。

  虽然电子资源具有其先天特点,但印刷型资源也有其一席之地,很多高校都是盲目发展电子资源,不管利用的情况如何,一部分以巨额购置的电子资源点击率、下载量低,甚至出现某些资源闲置的现象。

  二是调研不足。由于对读者需求调研不深不足,馆藏结构与需求结构不能相对接,馆藏的数量和质量,相对一定时期的用户需求存在不足或有所剩余。

  三是图书、期刊等资源结构不合理,在载体形式的选择上比较盲目,导致资源重复建设严重,利用率不高。

  四是资源在不同学院(校区或资料室)之间缺乏统一协调管理,信息资源分布不合理。

  针对上述不足,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及服务必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大而全”向“特而精”转变,由盲目建设向优化配置转变,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校教学研究中的资源保障作用。

  4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

  4.1 需求导向原则:所谓的需求主要指:科研需求、学习需求和教学需求。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是信息资源配置的最基础的依据。信息配置的结果就体现在读者对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因此,无论在时间、空间还是数量上,高校要根据本校读者的需求来指导信息资源建设。

  4.2 共建共享原则:信息资源在数量上是海量的,任何高校图书馆都不可能收藏所有资源。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主动参加地区、系统或全国性的保障体系,分工建设承担文献资源的收藏,减少重复采购,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图书馆的整体优势。

  4.3 效益最大化原则:降低成本,达到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高校图书馆却很少有人去思考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这就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效益最大化原则是馆藏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是资源配置合理化的直接体现。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掌握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和习惯,根据资源利用现状,及时调整资金流向,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4.4  整体性原则: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要注意结合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和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在整体馆藏合理化的前提下,使其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形成系统、完整统一的藏馆体系,为读者提供全面、系统、便捷的服务。

  4.5 特色化原则:特色化是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配置信息资源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传统馆藏优势,人力开发网上资源,建立本馆实体和虚拟资源特色数据库,避免重复建设,为实现网上资源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4.6 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整个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各个节点之间的访问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实现,只有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下才能顺利进行,所以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

  5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的方案:

  高校图书馆针对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种种变化,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德育论文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现实资源与虚拟资源等方面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印刷型馆藏将与电子馆藏、网络虚拟资源处于彼此共享、互为补充、整体结构逐步变化的局面[4]。要切实注重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整合,尽量实现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另外,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努力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5.1 兼顾好印刷型文献资源与电子、网络信息资源的关系

  5.1.1保证印刷型文献资源。印刷型馆藏曾经是图书馆资源的全部,由于电子资源的出现和应用的日益普及,印刷型资源的比例开始有下降的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印刷型资源不重要。印刷型资源具有电子资源不可替代的优点,它符合大多数读者的阅读习惯,并具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而且在一定时期以内实体馆藏不能完全数字化,未来的网络信息资源也不能完全取代印刷型资源。因此,传统的印刷型馆藏资源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在一定程度上还任将是图书馆馆藏的主体部分,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5.1.2  电子信息资源的建设仍需加强。数字资源信息量大,可以极大地丰富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更新速度快,检索途径多,弥补传统文献资源的不足。在网络环境与技术设备及资金许可的条件下,加大对电子资源的投入比例。同时,应该从学校整体发展角度出发,兼顾学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馆藏发展规划。对平时利用率高的资源,应以收藏印刷型资源为主,兼顾电子资源的建设,使得更多读者可以使用电子资源,以解决复本少的问题。

  在引进电子资源的同时,要深入对读者的需求和现有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力求做到馆藏资源少重复,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5.1.3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服务。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巨大,也不乏许多可免费检索下载开放获取的学术资源,可缓学校经费不足的难题。同时这些资源具有存储方便、更新快的特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等,给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机遇[5]。但这些资源未经专业的分类、组织、整合,不能及时地被读者有效利用。恰如Diebold John所说:“没有整理的信息不是我们的朋友,甚至是我们的敌人,当然更不是资源”[6]。

  因此,图书馆应组织专业人才,有针对性科学地开发网络信息。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把网络资源下载或链接到本地,丰富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不断完善自己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如在图书馆的主页中建立学科导航库、学科门户网站、虚拟信息服务体系等,利用各个学科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为科研人员提供权威可靠的导航,整合各学科信息资源,逐步建立支持开放式的集成定制和服务系统。

  总之,传统文献资源是电子网络资源建设的基础,电子网络资源是对传统文献资源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要加快电子网络资源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印刷型文献资源作用,提高深层服务和文献资源利用效率。两者不能偏废,不顾本馆的实际而盲目追求数字化资源建设,会影响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拒绝数字建设也会错过图书馆发展的大好时机,拉大同其它图书馆的距离,必将在激烈的竞争中遭到淘汰。传统资源与电子资源在图书馆中优势互补,建设多种文献保障体系,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5.2   摒除传统观念,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建设

  首先,加强校内资源的共建共享。学校内各资料室(或校区馆)都会购进大量专业性期刊和图书,这些资源应作为总馆资源的有效补充,尽量做到不重复。这就要求图书馆与资料室之间统一规划,从整体出发,不要各自为政,单独行事,造成资源与经费的严重浪费与利用率低下的情况。

  另外,加强高校间及与其它文献保障机构的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传统的馆藏建设观念是“重藏轻用”,只注重量的增长,忽视质量和利用,将馆藏资源视为私有财产,不愿与外界共享。这种思想在现代图书馆建设中是极其错误且愚蠢的。在网络环境下,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购买满足所有用户的信息资源,也没必要100%购买所有的数据库。。David Everett对电子资源的集团采购成本进行分析,证明了与单独采购相比,集团采购可以节约采购经费[7]。所以,信息资源馆际互借互通是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共建的目的[8]。

  我国始于1999年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CALIS建立在资源共享、利益互惠、共同保障的基础上,力求改变高校“一校一馆”、分散发展、自我保障的模式,走资源共建、共知、共享整体化发展道路[9]。

  5.3  加强特色馆藏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背景下,“大而全”的图书馆资源建设理念显得困难重重,且已经丧失了竞争优势。高校图书馆因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特色有选择性地购买和建立数据库,图书馆形成不同的藏书结构。高校图书馆也只有进行特色化建设,在某些领域形成独特资源优势,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体系,才能在服务于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机器人信息资源数据库”,四川大学图书馆文理分馆建立的“巴蜀文化数据库”,武汉大学图书馆建立的“长江资源数据库”,都在实践中发挥着独到的作用[1]。

  5.4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如果说图书馆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硬件条件,那么工作人员素质则是图书馆服务的软件条件,只有两者皆硬才能真正做好读者的服务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显得更为重要,他们不仅能发挥专业特长为读者服务,同时还能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献计献策。科技论文网熟悉了解本馆的资源特色,以及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了解读者的使用习惯,这样的工作人员一定能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合理分配提出自己的真知酌见。因此,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使他们既懂得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更好地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徐成琛。 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J].

  时代经贸,2007(10)

  [2]夏诗斌。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浅议[J].兰台世界,2008(11)

  [3]杨春玲。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趋势研究[J],2007[6]

  [4]于洪英。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2008(1)

  [5]陈振辉。 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建设[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4):32-34

  [6] Diebold John,IRM—The NewChallenge,Infosystems,1979,26(10):41~42

  [7]David Everett,Full-text Online Database and Document Delivery in An Academic Library,1993,17:22~23

  [8]陈丽霞。也谈网络条件下的馆藏建设[J].怀化学院学报,2008(7)

  [9]王东升。论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社会化特征[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2):68-69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