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4-8227
国内刊号:42-1320/X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97996 人次
 
    本刊论文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编目工作

  【摘 要】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图书编目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数据编目;发展趋势

  所谓图书编目工作,是指对相关图书进行管理的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工作。如何进行有序、高效的图书编目,这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尤其是现今的网络环境下,适应图书管理新形势、把握网络发展新脉搏进行图书管理编目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1 图书编目的主要研究对象

  1.1 著录数据的规范化、系统化

  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系统和规范,是建设数据库的意义和目的所在。如果在数据库内,各图书编目断断续续、不成系统,就失去了建设数据库的应有之义,也不能对图书进行合理高效的利用。特色数据库具有针对性、专业性、连续性及信息加工的深层次性等特点,图书馆应根据本单位自身的特点,建设为目标受众服务的图书数据库。同时,要对数据库进行及时的更新和修改,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同时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1.2 重视查重

  所谓查重,就是要检查编目书之前在馆藏中有无记录,目的是避免同书异号、异书同号的现象发生,以便在著录文献时能保证书号一致、一书一号的管理。丛书、多卷书或成套的通俗读物、配套出版的教材及其题解等往往不是一次到齐,各个编目员的观点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编目方法。因此,在查重时要从ISBN、题名、责任者和丛书名等多个关键字入手,避免相关疏漏。

  2 图书编目的方式

  进行图书编目是为了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书目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保障,执行统一的格式、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信息交换协议,是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的重要保证。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数据信息共享能力。因此,选择适当的图书编目方式势在必行。

  网络环境下,图书编目方式主要有两类:套录编目和源编数据。

  套录编目是对图书进行编目之前,先对所获得的外来信息源进行必要的编辑,再转换为本馆记录的过程。套录编目的主要方式有两钟:一种是准确套录方式,即从相关馆藏的外部数据库中,获取的基本数据与所编图书完全一致,在套录之后,进行合适的改动,增加本馆的相关信息,进行适当补充和修改,即可投入使用;另一种是相似套录方式,即获取的外部数据信息与所要进行编目的图书信息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别,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经过加工后方可进入本馆的数据库。套录编目的重点在于外部数据库。因此对数据库中的基本数据即元数据有较高的要求。在选择源数据时应当从资质正规、有一定编制力量、权威性较强的图书编目机构获取数据,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也避免给编目人员的工作造成额外的工作负担。

  源编数据是指将本图书馆的所有书目按照一定的规则逐条编录,形成本馆特色图书数据库。即在图书编目工作中,由工作人员手动输入编目信息,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形成自身的信息源,容纳元数据。这种方式也普遍运用于各图书馆的实际编目工作中,覆盖范围较广。对于一些较为珍贵的孤本、旧本书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教材类书目,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源编数据方式较为可取,更符合实际的特殊情况。但该种方式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消耗人工、时间成本过大、审核程序繁琐、存在一定人为偏差等,其权威性不如套录编目强。

  为实现图书编目工作,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存在其优势和弊端。在实际工作中,哪种方式更为合适也不能一概而论,需学会对症下药,灵活变通。

  3 未来编目工作发展趋势

  3.1 编目工作范围的扩展

  传统编目工作是封闭型的,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内,对本图书馆所收藏的纸制品文献进行编目。在网络环境下,知识大爆炸越发明显,信息量急速增加,图书馆拥有的信息不止局限在馆内、纸上,更通过网络图书馆系统的建设向更为宽广的网络世界输送,这就给图书编目人员带来了巨大考验。编目工作不仅局限于纸质馆藏,更加扩展到网络数字信息,从而使网络数据信息、多媒体信息等成为图书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2 受控编目体系与非受控编目体系

  传统图书馆编目系统针对的主要是印刷型文献,在可控的情况下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受控编目体系。如今,网上信息资源加入编目体系,使得许多原有的理论和方法不再使用,原来固有的受控编目体系被打破,非文献机构利用计算机技术,采取多种方式,对网上资源进行加工,形成庞大的数据库,导致非受控编目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对此,图书馆应当抓住机遇,通过对非受控编目体系的研究,对网络信息资源得以更好的利用。

  3.3 数据化信息的编目加工

  无论是网上电子信息,还是多媒体以及印刷型载体的数字化加工,在图书馆信息系统中都要进行编目有序化,为读者提供检索途径。数据化馆藏的数据结构包括:对象数据、元数据、网页数据。其中元数据是基础,对象数据是重点,网页数据是补充。三种数据都应进行合理编目、适当加工,从而保证信息化数据库的建立与良好运行。

  3.4 编目工作组织向自动化、集中化、网络化发展

  网络环境下,要想对网络数据进行编目和处理,标准的数据通讯格式和标准的网络协议必不可少。因此,所有从事专业编目工作的相关人员,都必须掌握一系列的标准,包括文献编目标准、数据库建库标准、网络通讯等标准,并以此来指导和规范实际工作。另外,为实现数据库数码化,图书馆配置一定标准的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在线编目操作也至关重要。

  新时代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编目工作对图书编目人员有了更高的期待。这对从事图书馆图书编目的工作人员来说,既是对新技术和新要求的一次挑战,同时也是知识能力飞跃的绝佳机遇。专业技能和信息技术的兼备是网络时代对图书编目人员的新要求。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